這個月過得很充實,卻也頗平淡,只有一些雜感能分享。
3月工作天數:25天 3月總工時:70hr26m 3月每日平均工時:2.82hr
目錄
發生哪些重大的事?
- 參加某科技自媒體的線下聚會
- 被前輩稱讚文筆
接了哪些案子?
- 社群經營x3
- SEO文章x5
- 專題文章x2
- 採訪文章x1
參加某科技自媒體的線下聚會
228連假前,我看到某科技自媒體在徵助理研究員,基於想挑戰自己和多少賺點外快的心態,我投了履歷,也收到了作業通知,然後228連假,就花了一些時間寫作業。
據該自媒體創作者說,應徵者共63人,交作業者共47人,然後交作業的人當中,有許多位都希望能得到作業的回饋,所以他乾脆直接辦了線下的聚會,當天參加的人共17位。社恐的我,還是希望見見世面,因此也有參加。
雖然在投履歷的時候,就已經透過科技線的朋友,得知有許多科技圈的高手都有參加,我本來就不覺得自己能在裡面有多亮眼,但參加線下聚會之後才知道,應徵者的背景有多狂…。
除了工程師、產品經理,這些可以想像得到的職業外,還有人現職JP Morgan、AI工程師,也難怪該創作者說他看完作業之後,冒牌者症候群發作。
事實上在參加完聚會之後,我只能說,冒牌者症候群會更嚴重,當天回家覺得自己自尊心嚴重受創(畢竟我玻璃心),覺得自己真的好廢呀~~~就算本來就知道,但真的好廢呀~~~
不過呢,我還是覺得鼓起勇氣投履歷、把作業好好寫完、去參加實體聚會的自己很棒。
比起沒投履歷、沒交作業的人,我已經對得起自己了,也看清楚自己的位置在哪裡。
藉此調整自我認知、有幸親臨聰明人之間激烈的智慧對談,已經是很大的收穫。
被前輩稱讚文筆
我的寫作生涯,都是自學摸索而來的,我從未接受正規文字訓練,新聞訓練當然也沒有,都是以前向同業學習,偶有溫柔的前輩提點一下而已,過去的主管極少管我,都讓我自由發揮(或直接開罵XD但很少啦,第二份工作以後幾乎沒有了)。
所以有時候對於自己到底寫得怎麼樣、哪邊可以加強,都缺乏系統性的理解,我只能在每一次寫完稿後,從客戶的回饋,得到一些線索,如果客戶說得模糊(比如:「我覺得你寫得沒有靈魂」、「你寫得不有趣」),我就只能盡可能揣測、假設、驗證。
接案後,反而得到比較多寫作的回饋。幾年前從某位合作編輯身上學到很多精練的技巧,最近初次合作的前輩也給了我許多寫作的評價。非常意外,也非常開心。
這位前輩是詩人,除了已經出版許多本詩集之外,平常也會協助書籍和刊物編輯,看過的稿件非常多,人又非常好,常常叮嚀我不要累壞,時不時還會發給我貓貓照片XD
這次又收到這麼真心誠懇的評價,身為後輩,能被溫暖地照顧及肯定,真的很幸福呀~
老客戶問我要不要去上班
雖然我不是第一次被客戶問要不要去上班,接案後幾乎每一年都有人問我,但一想到要放棄現在的生活,就會覺得好不捨呀~
不過這次這個老客戶,確實有讓我動搖了一下(大概10秒),因為我很喜歡他們家的產品還有理念,他們的研發團隊極強,儘管大概可以想像進團隊之後,生活應該會很高壓吧,可是如果能參與產品研發,並為這麼好的產品行銷,會是很棒的體驗。
只是現在書還寫到一半,就跑去上班,怎樣都說不過去,我的編輯應該會來堵我,所以只好跟老客戶說,也許,明年你們還缺人的話,可以聊聊喔!
陌生開發3個月的心得
接案近4年,前兩年還在摸索期,各方面都不穩定,又遇到疫情,所以儘管有陌生開發,但不算太積極,成效自然就普普通通。
去年身心靈都很低潮,處在自我懷疑的時期,缺乏動力,僅靠人脈和長期專案維生,完全沒有陌生開發,雖然還是有零星的詢價,但也沒特別紀錄。
今年年初希望自己可以再更積極主動一點,所以每個月都有給自己訂陌生開發的KPI,截至目前為止,利用業餘時間陌生開發了22組客戶,詢價組數為15組,但最後合作的客戶僅有2組,成交率為13%。對照2020年、2021年的紀錄,第一階段的漏斗成效並不算太差,代表我的形象和成績是吸引人的:
- 2020年7月~12月-未主動陌生開發。詢價:21,成交:7,成交率33%。
- 2021年1月~12月-未主動陌生開發。詢價:38,成交:15,成交率39%。
- 2022年缺乏記錄
- 2023年1月~3月-主動開發:22,詢價:15,成交2,成交率13%。
因為現在官網、作品集,還有相關流程都建置得差不多了,加上過去累積了一點成績,以及業餘時間寫的部落格文章發揮了SEO的作用,所以主動開發的成效與速度比以前快很多,才過一季就完成了過去的三分之二,不過成交率我覺得還可以再加油,感覺客戶應該會想再看到多一點價值,而我現在還沒有呈現得很好。
雖然陌生開發不是百發百中(本來就不可能百發百中),但我覺得可以觀察到很多市場的動向、客戶的需求,也是很棒的收穫,像我發現今年的遠端正職工作,明顯變得好多,顯現現在公司越來越能接受這樣的合作方式,對勞工來說也是好事一樁。
我同時也觀察到自己的心態越來越健康,過去如果一直收到無聲卡,我就會懷疑自己的能力,覺得自己太差了,而忽略了說不定調整行銷漏斗,就能改善成效。
明明客戶都有上門,但成交率有限,就說明其中必有該調整之處。
明明自己幫別人做行銷都會想到這些事,但自己的事業反而會鬼遮眼,看不到自己的盲點。
不過,現在自己發現了,應該也不算太晚吧?
每一步,即便走錯路,都是珍貴的學習。
Photo by Dillon Shook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