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歡的一位SEO講師Harris先生,曾經在今年4月底寄給他的電子報訂閱者一封信,信中提到現在網路上的SEO越來越競爭,而且世界上已經有超過6億個部落格,每天都有超過500萬篇以上的文章產出。資訊如此爆炸,為什麼我們還需要寫部落格?
這個數據統計,來自於虛擬主機商(不是很確定?)Hosting Tribunal的分析結果,我看到這個數字之後,第一個念頭也是「痾,那還是不要寫好了。」不過仔細想想,我仍然覺得部落格還是應該要繼續存在。以下是一些理由,以及我認為不必擔心競爭的原因:
目錄
文字傳播仍然很重要
紀錄自己的觀點有很多種方式跟工具,像是時下最流行的youtube或podcast都是,現在寫部落格常常被說老派,但我認為每一個人適合與喜歡的資訊吸收方式都不同,文字、影像、聲音都各有其受眾,但我認為部落格仍然是最包容的方式,可以放文字、鑲嵌連結、影片、圖像和聲音,全都可以在上面串連。
而且寫字是最簡單的傳播方式,我們不需要有太高深的剪輯修圖技巧、也不需要買齊強大設備,開個免費部落格就可以開始寫。
最重要的是,我很喜歡在google搜尋東西的時候,無意間發現某個很棒的部落格,就像只有自己才知道的小天地一樣。在社群上雖然可以看到網友們熱絡的留言,但有時候我很喜歡「私密的閱讀感」,這也是我覺得部落格在此刻仍然很重要的原因。
同質性過高才會競爭
寫這篇並不是要打臉還什麼的(我怎麼有資格),我覺得Harris先生提出這個觀點提醒大家自己寫部落格的初衷真的很棒,也很開心他能分享這些數據。但我想會產生「競爭」的現象,應該是因為同質性太高,才需要好好思量如何才能區隔差異。
像我的部落格,就不會跟美妝部落客相互競爭,因為我壓根沒有寫任何的美妝保養品或教學等等的內容,如果我只是想要偶爾上來抒發心情、分享經驗、不考慮盈利的話,我並不需要擔心競爭,因為不會有第二個人跟我有一模一樣的經驗跟情緒,筆鋒也不會相同。
每個部落格都是串連或激發靈感的存在
儘管大多數時候,我的部落格都是廢文,也放棄用部落格盈利了,一開始當自由工作者的時候,確實有想過要用部落格盈利,但我終究沒厲害到能藉此養活自己,所以還是寫得很隨性,只有收斂一下寫作範圍,把內容聚焦在接案、閱讀跟很少的時事評論而已。
進行內容調整後,我的部落格依然不是多特別,還是有不少主題與一些部落客重疊,但我把這些創作者視為自己想法的對照跟靈感的激發,看他們的內容,思考哪些觀點是自己同意、哪些是我沒有的經驗、哪些是我從未想過的問題。
目前我覺得Youtube沒辦法起到類似的作用,因為說實在的,台灣很多Youtber的企劃都太像了,有時會有種在看痞客邦的感覺(欸),而Podcast還不錯,蠻多新穎的觀點跟內容方向,可是我聽的還不夠多,而且我看字比較快,也比較好找段落,因此很多時候,我的寫作靈感,都來自別人的部落格,所以部落格真的不能亡(欸)。
現在是分眾的時代
雖然世界上已經有了6億個部落格了,而且Harris先生的原文是在講說SEO跟關鍵字越來越競爭,並不完全是在說部落格越來越競爭(儘管實際上也是),但部落格涉及的領域、種類、語言、風格、內容、受眾、想達成的目的都各異,我們不會同時都在跟全部的部落格競爭。
就像全世界的餐廳、小吃店應該也是上億家,但他們也不是跟全球市場競爭,甚至也不會跟本土市場的全部餐廳競爭,就算要競爭,生意也吃不下來。
當然,確實很多人是為了寫部落格才寫,但也有更多人是為了記錄、抒發或創作才設立部落格,他們都會吸引各自不同的族群,甚至是共享族群,我們並不會因為追蹤了一個部落格,就不能追蹤另一個,我們可以一次追蹤數十個部落格,只要我們時間夠的話。
只要內容夠好、夠實用、夠吸引人,我都全部追起來。
Photo by Sincerely Media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