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ader
自由工作5年7個月的中途自我觀察:連續創業與2025年展望

月記拖了一陣子才寫,雖然也是因為忙,但主因是我在重整未來的步調,花了一點時間,也正因為如此,這一篇文章會很長。總之,久等了。

11月工作天數:17天
11月總工時:51hr32m
11月每日平均工時:3hr

12月工作天數:17天
12月總工時:46hr47m
12月每日平均工時:2.75hr

2024年11月工時
2024年12月工時

發生哪些重大的事?

  • 現有服裝客戶雙11業績創歷史新高,相比去年同期成長112%
  • 現有B2B客戶業務詢價成長9倍
  • 決定連續創業

接了哪些案子?

  • 品牌OMO行銷x1
  • SEO文章大專案x1
  • SEO文章x1

客戶業績大幅成長(我的分潤也…)

話先說在前頭,業績成長的變因很多,提升營業額是一門很細緻的功夫,從源頭到銷售,各環節都很重要,所以我不會說業績提升「全部都是我的功勞」,但我能說出自己付出了多少。

自從夏天和客戶轉約之後,我就非常用力協助客戶,協助的範圍可能超出你的想像:

  • 廣投素材製作:文案撰寫、圖片設計、短影音拍攝和剪輯
  • 新品跟棚(棚拍)
  • 商品白背照拍攝與修圖
  • 官網、4間門市的行銷活動企劃和執行
  • 官網、4間門市行銷活動的主視覺製作
  • 廣告數據分析,找出客戶在意的議題和潛在爆品
  • 每周、每月商品銷售分析、檢討
  • 從分析報告中,和客戶一起擬定新的內容行銷和促銷活動策略
  • 一點點的陳列建議

總之,我不是只出一張嘴,也是實際執行的人,正因為我做得到這些事,所以當時開口談轉約、要求分潤的時候,我並不覺得心虛。

而我們也在轉約後的半年,一起獲得了一張漂亮的成績單,客戶2024年11月總業績對比去年同期成長112%,其中一間門市甚至出現貨不夠賣,我們緊急向日本代理品牌進貨的狀況,每天打開手機版POS系統看業績數字一直變,都覺得興奮又刺激。(沒錯,我這客戶不僅讓我看廣告後台、GA,還願意放權讓我直接看業績、毛利、銷量和庫存)

雙11交出漂亮成績單之後,客戶馬上收到全台5家知名百貨的招商邀約,2025年確定會再拓一個點,雖然位置還不確定,但我們又多了一個挑戰,我也覺得和這個客戶搭檔,應該可以屢屢創下佳績。(我的分潤也…🤑)

而另一個由我協助SEO文章的B2B客戶,他們雖然業績和訂單持平,但理想客戶的品質有提升,也有順利接到這些高品質客戶的訂單,還是2個大單,以SEO的角度來說,也已經是不錯的成績了,畢竟代表找到的客戶更加精準了。因此2025年他們也願意再多委託我一些工作,協助他們紮根美國市場,對於這一點,我也非常期待。

決定連續創業

前面有說到,我之所以11月沒發月記,是因為我決定要連續創業,為此在忙東忙西,也想專心思考未來的方向。

自由工作快6年了,我不覺得自己應該止步於此。

我幫客戶創下112%的業績成長很快樂,這種幸福的感覺不可能複製,成功也無法複製,因為沒人能複製我們共事的過程、信任的強度,換一組人馬結果必然會不同,可能會更好,但大多數是更糟,因為大部分的企業不願意放權給外包人士看這麼多內部資訊,而且也極少和外包人士分潤。

更重要的是,我認為好結果通常源於好團隊,人與人之間有默契、有信任、價值觀契合,而不只是技術上的強弱,如果沒有信任、價值觀不同,技術再強,也沒有發揮的舞台。

因此以上那種緊密連結的合作方式,我也沒有打算用在每一個客戶身上,雖然分潤確實能讓我少接一點案子,但我也知道這種好事不是哪裡都有的。再者是因為,我決定要連續創業了,我想花更多時間在自己身上。

決定連續創業的原因

我之前說我不想當老闆,指的是「我不想把現在的業務擴大成一間公司,招募更多員工、組團接案」,因為到時我一定要花一大堆時間管理員工和品質。當然我深信如果我做了這些事,我會有不同的啟發和成長,但我更相信我會創造另外一個職場地獄,畢竟我自己也沒多愛這件事情本身,只是因為我做得還可以,但擴大規模?光想就沒意思。

而且我之前以為勞務創業不用囤貨、沒有庫存,製造成本相對比其他產業低,但仍有不少隱藏成本,像是「溝通」就佔了極大的時間成本。每次接案都像重新談一場戀愛,要從頭到尾了解一個人,人到中年就會覺得這件事情真的有夠累。

若以創投Y Combinator的建議「交易路徑、時間盡可能短和少」的角度來看,接案並不是好的商業模式,就算多找幾個夥伴,時間天花板的問題仍然會一直存在,並陷入死亡循環,所以我沒有打算擴大規模。(而且我也已經寫到很麻木了,所以才是無情的寫稿機器)

但我發現,我還是一直不由自主地關注創業相關資訊,我想這就是我的心在告訴自己,我還是想創業,只是那個業的內容,不會是現在做的事情。

決心連續創業的關鍵「心態覺察」

  • 配得感不足
  • 想練習花錢,克服對金錢的恐懼
  • 在接案過程中,找到有興趣的創業命題

關於配得感不足

身邊有一些實業家朋友,當他們開啟一項事業,或是準備投資一門生意的時候,都可以很有自信訂下豪氣的目標,比如目標是做到上市之類的。以前的我可能會覺得他們就是在畫大餅、有夢最美。但現在的我,反而會覺得,為什麼我連夢都不敢做?

即便我從零開始打造我的自由工作生活將近6年,我有時候還是會對於報價感到沒有自信(雖然頻率變少了),在準備連續創業、思考產品價格帶的時候,這個問題更明顯,我不敢訂高價,只敢做中價位。

但當我察覺自己不敢的時候,我同時也發現「為什麼『不敢」』?」是我接下來要釐清的問題。

我是不是覺得自己不值得?

在看了多米老師的這篇文章之後,瞬間認清創業就是我人生中逃不掉的宿命。

也認為唯有藉這一個方式,我才能填補內心的匱乏、讓自己相信自己值得。

練習花錢

這聽起來很奇怪,我是錢多到不行嗎?當然不是,我只沾得到中產的低標而已。

之前以接案為創業起點,是因為當時資產更少,我連投資事業的本錢都沒有。可是完全不投資就期待高額回報,無疑是一種賭博和癡心妄想。

雖然前陣子靠股票定期定額+相對低點買進,累積了一點點🤏我就想知道要投入生產成本、有實體產品的事業,實際自己做起來的感覺是怎麼樣的?而我最終又能從最初的投資,賺回多少?我事業的投資報酬率,能否贏過我的股票的合計投報率(82%)?

如果我在本業上,能替我的客戶提升業績20% ~ 112%,那我自己做會怎麼樣呢?

而且誠如上述,我如果不相信自己能夠把投資出去的錢賺回來,我是不是就把自己看太小了?如果我覺得自己就只值那樣的生意規模,那這輩子的財富天花板邊界,大概也註定得差不多了。

從本業中找到可以結合所有技能的命題

即便之前行銷和內容,我都取得還不錯的成績,但由於那不是全部的我,我就一直覺得那成績不屬於我,總覺得心虛、不踏實也不真實。畢竟如果沒有負責上游工作的同仁,哪輪得到下游負責行銷的我,所以我只有領到業績分潤的時候才稍微有感覺。

可是之後想發展的第二事業命題,看得到也摸得到,不只會讓我陷入心流,也會有深深的感動,所以我還是決定跟著心走。

就像我一直以來做的一樣:試試看吧!看看這條路會帶我去哪裡吧!

至於我要創的第二份業是什麼呢?等我準備好的時候,自然會跟大家說明的,希望今年春天能有初步的進展和成果。

回顧2024年

我做到了

我沒做到

  • 準時更新內容:包含月記、限動、Threads、客戶案例
  • 開線上課程
  • 作息準時不熬夜
  • 達成收入目標
  • 按時運動

希望2024能完成這些目標

展望2025年

我不會再做哪些事?

  • 沒有打算積極接案:你沒看錯,處理完目前洽談中的客戶之後,雖然還是會繼續接案,但不會像過去這麼積極,也會更加嚴格篩選客戶,因為我想把多餘的時間都投資到新事業上了。
  • 不會再固定更新月記:雖然很可惜沒有湊滿6年,但寫了5年多的系列,再加上出了一本書,我覺得關於自由工作的討論暫時已經夠了。但不代表這個網站要關了,也不代表我就不寫了,之後的規劃會詳細寫在下方。
  • 不會再出「小編行事曆」:我一直覺得「行銷造節」只是輔助,重點應該還是要去關心你的受眾在意什麼,並從中發想議題,這樣才能塑造長遠且有深度的品牌文化,小編行事曆這種東西應該只是沒梗的時候拿來瞥一眼、找一下靈感用的,不該過於依賴它。
  • 不會開一對一教練課和諮詢:時不時就會有人問我會不會再開寫作課,或能否諮詢,現在決定了,以後都不會開放一對一課程和諮詢,因為我希望做的事情效益能最大化,所以不會再做客製化的服務。但有問題可以直接私訊,未來我會用限動、Threads回答。

我會做哪些事?

  • 不穩定寫月記,但會繼續寫和創業有關的事:就像當初寫自由工作的經歷一樣,未來雖然不再寫月記,但會改寫創業日記、觀察和思維。對創業有興趣的朋友,還是可以繼續關注的。像我之後預計寫一篇我如何決定第二份事業的賽道,可以期待一下。但最常更新的應該會在Threads上。我現在是那裡的重度使用者。
  • 不出教練課和諮詢,但會回答寫作和接案問題:如果有任何寫作、創業、內容行銷、SEO文章寫作(非技術面)的問題,都可以直接私訊問我,我還是會撥空統一且免費在Threads上回答。

總之,2025年的規劃大概就是這樣。雖然我做的事情有重大改變,不變的仍是,追求最接近本心的快樂和平靜。

Photo by Moritz Knöringer on Unsplash

邱鈺玲(碎念主婦)

過去是時尚編輯、男裝精品行銷,還做過到府收納。人到中年,誤打誤撞完成了小時候的夢想,成為了自由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