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工作天數:26天
1月總工時:103hr45m
1月每日平均工時:3.98hr
目錄
發生哪些重大的事?
- 第一次主動去客戶工廠出差,出差5小時,就談好了一整年的案子
- 科技業客戶一直加碼儲值
- 第一次被客戶欠款欠過年(我真的很愛計仇)
接了哪些案子?
- 社群經營x5
- 翻譯潤稿x5
- 科普文章x1
- 新書宣傳通告x2
自願出差,卻意外找到了使命
我過去是除了簽約、第一次面談了解客戶需求、定期開會之外,幾乎不會主動提出出差的人。但最近接了板金加工的案子,有太多事情不懂,而且和客戶只有在線上見過面,從未當面見過聊過,所以我就想說,既然雙方都有意願長期合作,那我就提出主動去工廠參訪,實際走一遭,了解整個加工流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也可以順便當面聊聊、感受一下對方是怎樣的人。
雖然我在書裡面寫著:「不要浪費時間開會。」但這次出差卻有點翻轉了我的想法,我覺得偶爾和客戶見面聊天是很必要的,不只可以把需求都清楚講完,而且還能從對方的言行舉止中,更了解該如何和對方合作,甚至能意外地得知重大的產業消息,這些消息還能巧妙地和我的投資相結合。(欸)
參訪的過程中,我不僅意外發現我和窗口一見如故、超好聊,明明是第一次當面見面,卻可以什麼都聊,價值觀很契合,這點令我很開心,也很期待未來的合作會做出怎樣的成果。我還在工廠的某個角落,看到一張移工寫的春聯,我覺得好可愛,也覺得自己即將執行的任務,意義突然變得很重大:我不只是要幫自己賺錢、不只是要幫客戶賺錢。我還要讓這些遠赴重洋的移工們,生計受到保障,覺得遠道而來、經歷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頓時之間,前些陣子沒有夢想的人,心中也有了一點點火光。我想,我越來越覺得行銷工作很有趣,不只是能藉由執行驗證自己的想法,一次次鞏固自己的存在價值、看到客戶營業額成長的成就感之外,原來,這份工作,還能透過這樣的方式,照顧其他比我更沒有籌碼的人。
以後,我會把每一次地出差,都當成一次發現之旅的。
無情的寫稿機器
出書後因為需要一直跑通告,自由工作之後變得很少出門的我,突然再次要像以前一樣煩惱打扮,就覺得有點困擾,而且最近想要放飛自我,所以就決定去訂作專屬的通告服。
想來想去,「無情的寫稿機器」最適合我。
為什麼呢?
從事文字工作已經14年(都是一個國中生的年紀了你看看),過程中經歷非常多痛苦和折磨,無論是對內和對外,我都不斷地經歷「衝擊→調整→適應→平衡」的過程:寫著自己無感的內容、吹捧自己覺得不怎麼樣的商品、用文字推銷自己從來沒用過或永遠用不到的東西、評論自己永遠不會去過的生活……如此這般起起伏伏,漸漸地,我也習慣了這一切。
我知道商業文案,就是不能有寫手的影子,任何我個人的觀點和想法都不重要,受眾是第一考量、其次是品牌,除非我的想法和以上兩者高度相關,否則我就是要把自己藏起來。
我可以寫很理性的內容,也可以寫很感性的文字,客戶下指示,要我怎麼寫,我八九成都可以達到理想品質。
所以我才說自己是「無情的寫稿機器」,寫這些稿子的時候,我可以把自己徹底地抽離,一邊同理受眾的情境,一邊又站在角落,當個無關緊要的旁觀者,只能說是很微妙的心境。
所以看到我之前寫作課的學生發了電子報,提到現在在當編輯的她,面對自己完全不認同的議題,仍然要繼續為了工作而寫,導致心情很不好的事,我真的感觸很深,因為這讓我想起了經歷上述過程的我。
我一度因為自己的「無情」感到驕傲,當時我認為,這代表我成功社會化、不會再讓各種私人情緒沾染工作,也代表我的可塑性很高、可勝任的議題很多。
但出書之前那幾年,我又覺得自己好像一個「文字代工廠」,為此而低落很久,總覺得自己好像一輩子就只能這樣了。
由於長時間處在這種狀態,以致於我自己都被洗腦,覺得好像這個世界,就是要提供所謂「有價值的乾貨」,讀者才會覺得物超所值,才會願意掏錢購買我的內容。
如果我想要抒發自己的心情,我就必須另開部落格才能寫自己想要說的事情,但是你也知道我很懶,所以這件事情一直沒有做得很好。
這個「心態設定」嚴重影響到我寫書的過程,因為我寫自己的故事的時候,其實是非常非常彆扭的(如果有點文字經驗的人應該都看得出來,其實我寫得很生硬)
書出版大概一個月之後,我因為某個通告,去出版社借場地,碰巧遇到了副總編輯。她說我的書寫得很好,可是我把自己藏得太深了。
畢竟跟寫文案是不一樣的,也許我太熟悉寫商業文案那樣的思考模式,以致於我把自己變不見了。她說很多人其實都只是想從文字裡面尋求慰藉和共鳴而已,不一定真的要什麼乾貨,所以鼓勵我漸漸找回自己的聲音,寫書不用再當別人的傳聲筒和包裝紙,可以試著再多表現一點自己。
前幾年和資深文案前輩聊到寫手就很像演員,無論我們拿到什麼劇本,都要盡力揣摩,就算我無法認同角色,但每種人都是真實存在的個體,或許換個角度想,這也是開拓自己視野的方法吧!
我只不過是入戲太深。
糾結與掙扎代表思想正在碰撞成長,我們需要這種陣痛,才能越寫越好。
即便年歲不斷增長,我想依然會不斷在寫作過程跌宕起伏,我想我會繼續在這條探索的路上,好好感受這一切的。
被欠錢欠過年 vs 被客戶當悠遊卡一直儲值
我承認,我很愛記仇。
因為這件事我已經在IG限動上說過一次,但我在這裡還是想再寫一次,因為我第一次被人家欠錢欠過年,而且對方還覺得沒什麼,輕描淡寫地說:「公司流程就是這樣嘛!『外部』的廠商,就是要年後才能付款。」最後可能是因為我直接跟他說:「我了解了。那這樣的話,除了過年期間一定要發的內容之外,其他項目我會先暫停。」他才意識到不對勁,然後去幫我「爭取」年後馬上付款。
本來我都買好春節禮盒,打算開會的時候拿去送他,一想到他完全沒有在體貼合作廠商、不、不對,不是體貼,而是完全沒意識到台灣職場生態有著「欠錢不能欠過年」的潛規則,雖然我仍然相信他不是惡意欠款,但我還是覺得未免也太沒常識。今天是因為我是一人公司,波及範圍不大,萬一我今天有員工要養,突然有一筆現金流沒有按照預期入帳,我不就還要去周轉?
所以我把要送他的禮盒吃掉,真的只是剛好而已。
我朋友還說:「你快去跟他哭窮啊!」我說我才不要那麼低聲下氣去求他,我又沒有做錯事,我也沒有欠他。合作不到一年,我負責的項目,成績已經明顯有起色,而且我還額外多做很多事,他比我更需要我,所以我才不要那麼卑微,要跪也不會去跪他,我會去跪把我當悠遊卡儲值的客戶。
上個月有提到,某個合作快三年的客戶,開始加大在我身上儲值的力道,本來一年只儲一次,金額也不大,這個月突然直接儲值三筆,而且金額已經快要是之前的3倍,我真是又驚又喜。
雖然和「理所當然欠錢欠過年」的客戶相比,這個客戶的規模大多了,在我身上儲值的金額,對他們來說連塞牙縫都不夠,但或許是規模影響到了品牌高度和窗口的態度吧,怎麼比,兩者都是天壤之別。
在我身上儲值的客戶從1月初就在規劃預算,讓我能在過年前領到錢,另一個則是我問了,他才去問會計,他壓根就沒把這件事情放在心上,好像我就理所當然地要一直幫他產出內容、幫他想品牌發展,感覺真的很差。而且寫到這邊,我突然想起,兩年前這個客戶也是因為一個很無聊的錯誤,讓我生氣到提出解除合約,所以我們中間有兩年沒有合作。(我真的愛記仇)
我以為換了窗口會好一點,但現在看來有些事,並不會隨著時間和人而改變呢。
2月底即將有個公開見面的活動
不知不覺,出書已經2個多月了。接下來的節目通告,只剩下1個,再來就是1個大的公開活動。
其實,就是公開演講和簽書會啦!
但因為主辦單位還沒公開,所以我還沒辦法透露詳情,而且連我自己也還有點搞不清楚狀況哈哈哈哈哈
不過,這個活動是確定會舉辦的,到時再麻煩大家多多關照了!
在此預祝新年快樂!我們下個月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