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ader

近年來台灣的新銳時尚設計師表現越來越成熟,其中江奕勳Angus Chiang表現更是令人驚艷,但被砲轟的程度也非常讓人驚訝。



我並不算太早知道Angus Chiang,最初是看到他將台灣啤酒轉化成時尚設計,不但不突兀,還充滿了童趣,當時就覺得這個設計師非常有趣,爾後他推出了作業簿,到最近的檳榔西施,再再都顯示出他和其他台灣時尚設計師與眾不同之處:極度本土化。



幾乎每一季都以台灣風情為靈感的他,似乎也徹底證明了,「本土化就是國際化」這個概念。



個人之所以認為他的作品有趣,當然不是因為他的「政治正確」,不是因為他每一次都使用台灣本土的元素,所以才支持他,雖然我認為光是這一點就非常值得讚賞,畢竟等了那麼久,終於盼到一位不貶低台灣文化,願意認真經營並推廣出去的設計師。



此外,他不是把台灣本土文化赤裸原始的搬上伸展台就了事,而是經過反芻之後,再加上他個人鮮明的童趣風格,讓每一個強烈的台灣元素,都變成歡快充滿青春活力的派對。



要把一個已經被定型了的標籤變成另外一種樣子,使整體造型既衝突又協調,還要具備高辨識度相當難,也因此他的秀可說是處處驚喜,乍看像是西方時下流行的樣貌,細節卻能找到熟悉的台灣味,儘管每一種手法都已經有人使用過,但卻每一處都是新的。甚至還有那麼一點比利時設計師Walter Van Beirendonck的味道。



不過很可惜的,他的作品卻屢屢在ptt上戰敗,批評的話不外乎都是那些:「看不懂」、「這也能叫做時尚」、「醜」、「外國人看到中文字就高潮了」、「這衣服是要怎麼穿出去」等等,今天還有最新的批評出爐,說江奕勳醜化台灣的審美觀。



Angus Chiang 2018年春夏系列把台灣獨有的檳榔文化帶上伸展台(圖/WWD)
Angus Chiang 2018年春夏系列把台灣獨有的檳榔文化帶上伸展台(圖/WWD)




我不是很想用激烈的語氣反駁以上這些評論,畢竟區區一個ptt是有怎麼樣嗎,(儘管某種程度確實代表了台灣主流的言論),而且老實說我跟設計師根本就不認識,所以也沒有什麼護不護航的,但特別花了一點時間寫這篇文章,就是想說,嗯,這些台灣人的審美觀就跟上述這些評論一樣:缺乏創意和包容。



關於「看不懂」、「這衣服是要怎麼穿出去」這等評論,其實真的也滿懶得再解釋一次了,因為伸展台上的服裝跟會到市面上販售的衣服並不完全會一樣的,而且有些就只是為了服裝秀特別創造的服裝,只是為了讓秀更精彩好看,或是讓設計師概念能更徹底展現的作品,不會量產,至於關心他人要如何將這些誇張的秀服穿出去的朋友,也真的可以放心,這些看似難以活動的衣服,雖然不會量產,但真的會有人買,有些瘋狂的時(有)裝(錢)迷(人)在看完服裝秀之後,會衝到後台指定買下那些讓鄉民們困惑皺眉充滿黑人問號臉的衣服,也許你會想問,這些人幹嘛浪費錢啊,衣服又不能穿!喔,這時候我就要說,朋友們你們真的太小看人的複雜跟有錢人的生活層次了,這些衣服被買回去大多是當作藝術品展示欣賞的,如果真的要穿,以他們的財力,還需要擔心他們要怎麼穿這種衣服跟別人在尖峰時刻擠捷運嗎?他們就算穿這些衣服出門也不會讓你看到,因為他們會去的地方,跟我們這種市井小民是不會重疊的。總之,這世界上就是會有人願意花錢買別人的靈感,一如藝術投資一樣。(結果我還是又解釋一次了,嘖)



而心裏有著「這也能叫做時尚」、「我真的不懂時尚」想法的人,我想說,嗯,你真的不懂,時尚設計經常獨立於工業設計、平面設計、產品設計、建築設計之外,就在於它常常沒有太多功能問題要解決,或者說,很多時候時尚要解決的問題都是抽象的問題,是人心的問題,不見得跟實用性有太大的關係,要說服裝最大的實用性,就在於它賦予人們一種快速標籤的效用,讓人能在不言不語的情況下,傳遞他人訊號,讓第一次見面的人能夠大致上了解我們是怎麼樣的一個人,這也是大家會在重要時刻努力打扮的主要理由,因為想讓見面的對象覺得我們「很好」。



至於怎樣的服裝才會讓人覺得「很好」,而背後原因又是什麼,那些單品象徵什麼,線條比例各自的意義如何讓人看起來很好,上流社會普遍認同的好又是如何?就是另一個故事了,改天想寫再說。



「醜」的部分,確實他並不像一般認知的時尚那樣,精緻細膩,感覺像手不穩做出來的勞作,但這種事情很主觀的,部分人覺得醜的東西,不代表這東西不好。遙想約30年前川久保玲剛登上巴黎時裝周的時候也差不多經歷過類似等級的炮轟,不過當時的謾罵有創意多了,「像被原子彈炸過一樣」,即使被罵成這樣,人家現在還不是賣得嚇嚇叫。



更遑論現在妹子們都激愛,出自香奈兒女士的黑色小洋裝,一開始推出的時候還被說是「喪服」呢。(菸)



再來最後那個「台灣的審美觀」,就非常有趣了,其實滿想請這位仁兄具體描述一下何謂「台灣的審美觀」的,難道這位仁兄認為檳榔文化搬不上檯面,才會出此言論嗎?



不過以這些回答看來,敝人得到一個粗略的結論,他所謂的「台灣的審美觀」就是容易懂的東西,就像美女的標準公式就是腰束奶大屁股翹皮膚白一樣,對他們來說,時尚就是穿著高貴禮服抹濃艷紅唇穿10公分細跟高跟鞋,像建案廣告裡面那些拼命模仿有錢人生活的憋腳模樣那樣。要獲得這些人的認同,便是要讓他們能在看到的當下迅速理解,否則會引來極大的不安,不符合他們認知中的標準,就會得到鋪天蓋地的批評,彷彿此時此刻不揶揄、不叫鬧、不謾罵,就無法平撫因此而勾起的內心燥亂,以至於他們連輕輕問一聲「他為什麼這麼做?」的時間都沒有,看更別說提起尊貴的雙手google別人的創作靈感和相關資料。



這就是只追求標準答案的遺毒:完全無法在有多種答案的狀況下平靜、覺得藝術就是要高高在上裱框掛在牆壁上不可褻玩焉、完全沒有辦法本能自發地的提問、完全無法提出建設性的質疑、認為缺乏實用性的東西就是缺乏價值。



許多現在看來理所當然的東西,過去都被視為離經叛道的妖孽,現在無法理解、無法接受的事物,並不代表它不好,好與不好,會交由時間和歷史定奪。



世界很大,意想不到的需求很多,很多時候我們無法接受,代表的只是我們不夠有遠見而已。

邱鈺玲(碎念主婦)

過去是時尚編輯、男裝精品行銷,還做過到府收納。人到中年,誤打誤撞完成了小時候的夢想,成為了自由作家。

訂閱
訂閱通知:
0 Comments
內聯反饋
查看所有留言
0
喜歡你的想法,請發表評論。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