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又是受遠流出版邀請的閱讀心得分享,不過,看起來好像我又沒辦法只寫好話了。真是抱歉了啊,主編。
這本書的讀書心得我拖了很久才寫,原因是因為我看了一半之後,真的蠻受不了的,我還沒想好要怎麼寫,看起來比較不會得罪人,所以才一直拖。不過想了很久,好像最後好像怎麼樣都會得罪人(笑),所以才決定動筆。但在此,我也要先聲明,以下真的不是針對作者,而是整個社會的價值觀。本書當然也有非常棒的地方可以參考,容我放在最後,讓大家看完文章後,心情會比較好一點。
目錄
令人生厭的價值觀:狼性,again
作為一個背負著「草莓族」標籤和「小確幸」原罪的七年級生,狼性這個詞,從我大學一年級開始,就不絕於耳,想不到十多年後,這個字居然還會出現在一本講未來競爭力的書籍裡,而且至少兩次,由作者訪問的不同對象分別提出,論述依然是那般的陳腔濫調:「台灣年輕人多自卑、多魯,完全沒有積極主動、奮發向上的企圖心。」
其實這篇文章已經可以把我的心情表達得差不多了,但我仍想說一說,作為一個「狼性底下的受害者」,是什麼樣的心情,還有在我心中,為什麼我對於這個詞和背後代表的意義,那麼不屑一顧。
上面那個論述,看起來好像很有道理,但說出這些話的人,多半沒有去思考背後的時空背景,諸如「狼性是怎麼被逼出來的?」、「如果每個人都有狼性,這個社會會變得怎麼樣?」、「沒有狼性就沒有資格活下去或無法成功嗎?」
以我來看,會需要依賴著狼性求生存,其實是一件很可悲的事,幾近掙扎地在生存,因為這代表那個社會只有單一的價值觀跟管道,不成功不成仁,唯有如此才能讓自己從底層階級翻身,我不認為這是一個文明社會該繼續存在的價值,「狼性」背後抹殺了多少人的天份、情感還有可能性,我們都沒有看見。
此外,或許我理解錯誤,但狼性在我眼中,就是把具有相同目標、相似能力的人,都視為潛在的競爭對手,可是說真的,這種概念也是非常不健康的,即便能力資質相仿,行事作風也有可能大相逕庭,每個人身上都找得到學習的地方,若是能互相學習,就算都想要同一個位置,但最後卻沒有拿到又怎麼樣?
正如一些人看到這裡,可能會想,「你這麼魯哪有什麼資格跟人家談狼性」,但好歹我出社會到現在也工作了十年,大大小小的面試也經歷無數次,有時候能否拿到一個offer,背後的原因甚至跟專業能力表現、積極程度一點關係都沒有,這部分後面我會舉幾個例子。
動機夠強,何須狼性
大部分的台灣年輕人確實都在優渥無虞的環境下成長,生活安逸,在中國知名主持人高曉松眼中,我們就是一群「賣萌」的人。不過這群看似沒什麼用的人,仍然在今年初一起幹了大事,用超高的投票率,讓許多人嚇到下巴都掉下來了。雖然說那件事跟求職無關,但我的意思是,動機足夠強烈,有沒有狼性根本就是假議題。
我們不會說賈伯斯跟馬斯克的成功是因為狼性,畢竟沒什麼人可以稱得上是他們的對手,他們就是出於對自己理想的熱情,迫使他們追尋夢想,並努力實踐。
所以真正要討論的議題,絕對不是有無狼性,而是「什麼是你生命中真正的熱情?」任何堅持不下去的事情,或許問題也不是出在缺乏意志力、耐力、狼性,而在於「也許這件事,其實你沒有那麼熱愛」。需要有狼性才做得下去的事,到頭來其實都可能是因為某件事情所迫,那不是真正的自動自發。
像書中的莉奈,因為在日本職場遭逢霸凌對待,所以起心動念想要轉換職場,開啟斜槓生活,一天工作17個小時,如果沒有想逃離該公司的強烈動機,很少人能做到這種地步吧。
所有特質都是雙面刃,可負可正
台灣年輕人普遍沒有狼性,是因為不需要,但這不代表我們離成功就很遠。很多人給予台灣人特質的評價都是「謙虛」、「自卑」、「不敢表現」,但說實在的這就是教育問題,從小大家都被教育不要出風頭,或是被說不夠好,既然如此,長大又怎麼可能突然變成一個自信、勇於表現的人?要勇於表現,也要先給人勇氣跟肯定啊。不然這就像是,小時候不准孩子談戀愛、學習兩性知識,結果長大後又怪孩子為什麼遲遲不找對象不結婚一樣,很多事情都不是憑空出現的。
而且,也不是所有看起來負面的特質,注定就只能如此。每一種特質,換個角度想,也都有其正面之處,如同《一人創業》的作者所說,脆弱也可以成為一種契機。
我的大學同學X就是很好的例子。他目前在日本的某個製造業龍頭大廠工作,已經工作了五年,當時是該公司到台灣來挖角菁英,我同學是個曾經轉學重考,大學念了六年、把普通文科當成醫學系在念的人,雖然後來畢業於名校、腦袋聰明、日文、英文能力也都很好,可是完全沒有任何工作經驗、平常也很廢,完全沒去實習什麼的,而那時他的履歷,也幾乎都亂寫,沒有按照規定,不過他把自己服役擔任傘兵、曾經跳傘的經驗寫了進去,讓日方對他非常感興趣,後來也成功進入了窄門,一直工作到現在。
有時緣分比能力更重要
雖然我都笑著跟我同學X說,他的主管未免也太隨便了,真的很不像日本人會做的事。但這也意味著,即便每個國家都有其習慣和文化,不過也有例外,而專業能力、企圖心雖然重要,卻也不是最重要的。雖然沒有我同學的這麼扯,可是我自己也有類似的經歷。
印象特別深刻的是soho前,去應徵某時事youtube的內容企劃,雖然他們沒有誠實告訴我,我沒有錄取的真正理由,甚至還告訴我他們因為一些緣故,所以那個職缺暫時關閉,不會再找人了。但後來我看他們頻道,發現他們其實有找到人,而他們雇用他的原因,在我看來也很明顯,就是他擅長的領域是團隊比較欠缺的。而我則是有跟他們現有內部成員的學經歷有所重疊,所以不完全是因為能力的問題。(好啦,如果要說這是我在安慰自己也行啦)
以前也有跟主管一起面試助理的經驗,那時有一位面試者,擁有非常亮麗的學經歷,但面試當天我的主管覺得她說話的儀態舉止,很容易會給人不好的聯想,對於該職缺而言,十分不適合,所以她就被刷掉了。
從此之後,我體認到得到工作機會,當然要有能力、也要準備充分,不過面試官的習性喜好,會是更重要的關鍵變數。我知道有些人會在面試前,先去打聽主管的相關訊息等等,但這種投其所好的方式,就更證明了,專業能力有時不是最重要的事,畢竟專業能力應該要是最客觀且可鑑別的。
心有戚戚焉:失敗的斜槓人生
書的第七章,有談到現今最熱門的斜槓生活,我想遠流出版主編當時應該是因為這章,所以才推薦我寫這本書,結果殊不知我卻花了很大的篇幅在討論狼性,主編對不起XD
老實說,雖然我目前的工作涉及社群行銷、採訪編輯、網路節目統籌,看起來好像有「斜出去」,但嚴格來講,這些工作背後邏輯還是蠻接近的,我不覺得自己的斜槓人生成功,如果當時居家收納有做出口碑,才算是不負這個頭銜,現在之所以沒改,純粹只是因為沒想到更好的名字而已。所以看到本章中那位沒有斜槓成功的先生,我真的非常能感同身受,只是我又相對幸運一點,目前還能靠soho過活。
書中其他印象深刻的內容
其實我還有很多額外的想法想寫,但光是狼性我就寫了一長串,再寫下去會很可怕,所以決定來寫寫書中我覺得不錯的內容。
書中除了狼性的相關內容以外,老實說我認為都蠻不錯的,有針對不同國家,找了多位成功轉職的案例採訪,也仔細地條列各個國家的職場文化,這真的蠻重要的,雖然說不能以偏概全,但有個概念還是比較好,不然只是因為文化差異的緣故,丟了大好機會真的是很冤枉。
而第5章提到的人脈網,也是我相見恨晚的概念。小時候只知道要開發累積人脈,但沒有人際保留的觀念,即便是現在,都還是會忍不住大砲性格,無意間傷害了別人的感情,也無形之中阻斷了自己的職涯可能性。世界真的很小,緣分很妙,真的千萬不要把自己做死。
最後,我最喜歡的部分是書中都有受訪者的「職涯路徑」,把他們的職涯表格化,一路以來的軌跡標示得清清楚楚,用上帝視角看他們的人生轉折,投射自己的經驗,也能為自己的未來找到一點可能。
想不到寫到這裡居然已經超過3000字,難怪我之前一直不想動筆,大概是早就心裡有數,這不會是一篇輕薄短小的文章,得花費很多時間心力才能寫完。之後還會有一篇書籍邀稿,該書已經開始看了,目前覺得那本書會有很多好話可以寫,主編請安心。(笑)
【購書連結】
博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