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ader
prada_fragrance_bbsb-2
時尚媒體總愛針對部落客大肆批評(圖片取自Susie Buble)

部落客文化至今應該有10餘年了,現在這種素人文化也早就已經因為各種傳播工具的進化,演化出Vloggers、Instagramer、網紅……等新興名詞跟職業,這種跟時代演進有關而衍生的文化,大家早已見怪不怪,甚至有人效法,或是昇華,讓網路上擁有無數渴望奪取目光的多媒體「創意」(?)產物,一片欣欣向榮(或者喧囂不堪)。所以此時還有人要來攻擊這樣的文化,真的是滿莫名其妙,尤其時尚媒體向來非常喜歡做這件事,一個以「新」為核心價值的產業,居然會如此排斥已經出現10餘年,而且漸趨成熟的文化,也難怪時尚界會被質疑,是不是裡面的當權者跟核心人物,這些過去在業內叱詫風雲的「Icon」們,漸漸成為了被邊緣化的頑固守舊派。

繼早先知名時尚評論Suzy Menkes痛批時裝週變成馬戲團之後,時尚界也陸陸續續出現一些關於專業時尚評論是否需要存在的討論,而最近,美國Vogue.com在一篇數位總編分享時裝週記趣的文章中,毫不留情地再次砲轟部落客們收取贊助穿品牌提供的全套服裝亮相秀場第一排之舉,殺死了時尚,也殺死了風格,還酸溜溜的說:「想從這些時尚部落客身上找尋時尚風格,就像是去脫衣舞俱樂部尋找真愛一樣。」(Looking for style among a bought-and-paid-for (“blogged out?”) front row is like going to a strip club looking for romance.)顯然對於部落客拿錢秀穿搭維生這件事情,相當不以為意。

對此,時尚部落客先鋒Susie Bubble也以數篇推特回擊,表示明明媒體收品牌贊助製作廣編內容或刊登廣告也是行之有年,為何只有部落客要承受這種批評?難道是因為秀場第一排再也不是編輯們的特權了嗎?

確實,除了Susie Bubble說的現象存在於全球各媒體之外,偉哉康泰納仕集團(《Vogue》的所屬集團,yeah)先前才大張旗鼓的宣告,未來從Anna Wintour這樣的時尚媒體高層到基層員工,每一個人都要為了廣告內容效力,12張Apple Watch的廣編內容亮晃晃的出現在《Vogue》的畫面也歷歷在目,然而旗下的員工現在居然利用報導版面發表主觀的個人意見,只因為他的頭銜是該網的數位編輯?我想,這很明顯是雙重標準,也是一種菁英份子的傲慢,但在網路社群興盛的時代,最該被淘汰的,其實正是這種菁英式的認知。

一種「你們這些草民都不懂時尚,應該要聽我的,我說的時尚才是時尚。」由上向下「教化」的概念,不過現行的資訊傳播早已不適用這樣垂直式的方式,而所謂的時尚跟風格到底是什麼,又到底有沒有優劣之分?

常常看到時尚媒體會出現各種教學、各種「How To」,從教你穿著打扮到如何擁有一段美好的約會甚至性愛過程都有,撇除兩性議題,所謂的穿著打扮究竟有沒有公式?在藩籬消融的地球村時代,過去強調地域性(如:美式、法式、韓系、日系)的時尚概念還適不適用?又或者要如何平衡?現在這些打扮得好看的方式,難道不都是建立在白瘦美的前提上才成立的嗎?雖然最近大尺碼模特兒的報導和黑人、華人模特兒的比例有比以前多,但依然不是時尚媒體想要關注的對象,即使這些女性,才更接近社會的真實樣貌,對比文中該編輯所言,時尚部落客所穿搭亮相的造型並非真實的風格,無論她所指的是「並非真正發自內心的穿搭創意」,還是「與社會脈動剝離」,都相當諷刺。即便到了21世紀,這些時尚媒體依然在試圖窄化、標準化女性的美貌,也無視於現代女性的真正心理需求,持續製造讓女性焦慮的資訊。更別提許多有時尚媒體撐腰的時尚評論,看不見值得吸收的內容,都只是在炫耀。

回到正題,時尚部落客的入行門檻雖然很低,但若沒有一群忠實觀眾,國小學生都可以聲稱自己是部落客,也不會有品牌願意邀請這樣的部落客出席服裝發表活動,甚至出資贊助服裝,所以關鍵在於,這些人完全懂得如何創造吸睛的效果,即使在這些編輯們眼中,只是譁眾取寵,不過話又說回來了,現在時尚媒體的報導內容不也是在做一樣的事情嗎?(遙望農場化的美國版《Harper’s Bazaar》網站)

即使媒體如何轉型成新媒體的課題,仍然是全球各媒體正在想辦法掙脫的難關,也儘管一介編輯,無法左右所屬集團的盈利策略,不過這位編輯在口出惡言(無誤)之前,何不想想,為何廣告費用會從媒體「流動」到部落客手中?是誰為他們創造機會的呢?或許原因可以歸咎到網路、社群或智慧型手機,但應該還有一個更關鍵的問題是,現在的時尚媒體多半已經無法以內容吸引讀者目光了吧,至於為何,原因或許是,在這個講求「我」優先的時代,缺乏鮮明的個性,就無法脫穎而出,為了壯大自己的規模,搜羅各大品牌的新(金)聞(錢),稀釋了本該明確的新聞從業人員專業和讀者群設定,再加上不熟悉網路生態,最後看起來就只會像是「跟衣著有關的資訊平台」,或者「替品牌背書的傳聲筒」罷了。

看看《紐約時報》多麼用心的在發展新的報導方式,這些時尚媒體除了電商以外(還我style.com),不是該好好思考,該如何用自己的專業加上創新思維或技術留住讀者群嗎?畢竟再怎麼說,別忘了這些時尚媒體擁有的資源,可是遠比素人部落客來得多呢。(流量衝不高、拉不到廣告,都是陸客不來的錯。〈大誤〉)

p.s.等沒那麼懶的時候,再來寫一篇時尚媒體的內容透露著什麼樣的價值觀之類的文章。

邱鈺玲(碎念主婦)

過去是時尚編輯、男裝精品行銷,還做過到府收納。人到中年,誤打誤撞完成了小時候的夢想,成為了自由作家。

訂閱
訂閱通知:
0 Comments
內聯反饋
查看所有留言
0
喜歡你的想法,請發表評論。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