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ader

昨天又在網路上隨意亂逛,看到有人說立委高嘉瑜質詢的時候,說因為健保支出過高,明年底就沒有安全準備了,而健保支出過高的疾病多半是慢性病,所以打算課徵「肥胖稅」的訊息。



我特地去看了質詢,雖然並不完全同意高嘉瑜委員說的話,但要先幫她導正一下訊息,就是:她沒有說要課徵肥胖稅,而是相關機構如果沒有積極倡導觀念預防疾病發生的話,是否有考慮針對高熱量的食物課徵稅金。



基本上,我覺得委員的立意良善,也認為健保每年入不敷出確實是要解決的問題。可是身為一個慢性病患,我認為造成這個結果的因素,不只有出在飲食習慣,而是一個結構性的問題,牽涉的面向可能遠比大家想像中來得多。


立委高嘉瑜質詢_社福及衛環委員會20200525

嘉瑜在5/25針對「健保費調漲」質詢衛福部,並未提案徵「肥胖税」。此外,「肥胖稅」一詞並非指肥胖的人要被課稅,而是針對高糖份、高熱量食物的健康税。嘉瑜提到,依據2018年醫療支出顯示,慢性腎病排名第一,健保支出約513億元,第二名是糖尿病,第三名則是齒齦炎及牙周疾病。但這些慢性病的問題應該從預防保健下手,例如:飲食、生活習慣、用藥等方面來教育國人,衛福部表示國健署也有針對疾病的預防保健及提供國人健康飲食的原則。另外嘉瑜也關心健保署曾研究過針對高糖分、高熱量食物開徵肥胖稅,不知道現在的態度?但仍呼籲應從飲食健康教育做起。此外,健保從2017年開始每年即入不敷出,去年更是短絀337億,準備金也只剩下1771億,衛福部預估109年收支不足數約676億元,到明年底可能會沒有健保準備金。根據資料來看去年就醫次數高達15次是已開發國家的三倍,區域醫院級以上的初診照護率還有17%,可能造成健保不必要的支出。衛福部表示臺灣有便利的就醫可及性、疾病型態改變出現更多慢性病患者導致就醫次數的上升。再者,去年爆發各大醫院關於達文西手術健保費的問題,醫院認為是進行內視鏡的手術所以申報相關的健保給付,但卻又向民眾以高價的器械為由來收取費用,健保署表示,以健保規定來看是不允許的,但當初醫療院所對健保給付內容不了解的部分,現在都已經有溝通說明,給付的金額也已經退回,而針對不法的情形,臺北地檢署也有繼續追究。嘉瑜提醒健保署對醫界的浮報問題輕輕放下,未來可能會一再重演。這些陋習沒有改變下,卻拿民眾來開刀要調整健保費,現在應該要針對這些制度進行改革,完善健保制度才是當務之急。

Posted by 高嘉瑜 on Tuesday, 26 May 2020



首先,不健康的食物很多種,並非只有既定印象中的糖跟高熱量食物,多鹽多油也不健康,精緻澱粉也是,可是放眼望去,台灣有多少食物含有過多的精緻澱粉?早餐店三明治、麵包、漢堡、白飯、麵、燒餅油條、包子饅頭,全部都是,難道這些都要課徵嗎?如果課徵了,最後成本是否又轉嫁到一般民眾身上?再者,還有以下的問題:


低薪高工時,如何擁有好的生活習慣?

記得剛確診罹患甲狀腺機能低下的時候,每一次回診,醫生都說,生活作息要正常,不要有太大的壓力。



是說,我當然知道醫生說出這樣的叮嚀跟建議是一片好意,但如果可以無憂無慮,誰會想要庸人自擾呢?我相信每個人都不想要罹患疾病,也不想要給自己太多工作壓力,不過不給自己工作壓力,就要看淡很多事情,包含成就感、業績壓力,可是要是那樣,又會被說什麼呢?「缺乏狼性?」、「沒有野心?」、「沒有好的生活品質,都是自己不夠努力?」



並非每個人都有足夠的運氣,可以享受自己的工作,不會從中感到壓力。真想讓大家有好的生活習慣,是否要先讓資方放棄一些惡習,好比要求加班、下班後還打擾員工並要求一定要回訊息,或是整個職場的價值觀都要調整,否則如何真的在下班後好好放鬆呢?



而且很多人下班回家都累了、或很晚了,沒有辦法好好煮飯,就只能外食,只是如果外食想吃得健康,就要花比較多錢,有機食品或是低GI健康便當都不便宜。有多少人的薪資能夠天天負擔這些食品?



要不就只能再犧牲一天假日去買菜,一次煮好一週份的常備菜便當,但又有多少人願意/能夠這樣做?(我之前就這樣做了,但壓力超大),有些人還會像下一點要談的,根本沒有廚房,那又該怎麼辦呢?





想要自炊,卻很難租到有(正常)廚房的房子

這一點也是我搬出來住之後,想要維持良好飲食習慣卻遭遇到的大阻礙。



在台灣外食雖然方便,但蔬菜量都不夠,所以自炊才是比較好的做法。可是又會遇到下一個問題,不是每個人都有辦法租到可開伙的房子,有廚房的套房,除非跟別人分租家庭式,不然在台北沒有一萬塊以上,是不可能有的。就算可以,就會遇到要不屋況很差、要不就得犧牲交通時間的窘境。



乾脆自己買房子?別傻了。



我之前跟大學同學在台北市合住的房子,交通還算方便,附近機能也還算好,然後號稱可開伙,但就丟給我們一個IH爐,還放在洗衣機旁邊,沒有抽油煙機,要煮飯前,要先把正在曬的衣服拿走,衣服才不會吸到油煙味。於是我後來練就了用電鍋炒菜、一鍋煮多樣菜的技能,但說實在的,雖然這樣吃瘦超快,可是吃久了這種水水爛爛的食物,心情也會很鬱卒。


該培養飲食觀念和運動習慣的時期,都在考試

要有健康的身體,70%靠飲食,30%靠運動。但光是在飲食上,前面就會遇到這麼多問題要排除,更不用提運動。



我自己是在罹患慢性病之後,才慢慢認識飲食觀念跟如何正確的運動,可能很多人比我厲害,更早以前就具備這些知識了。可是回想以前學生時期的健康教育課,飲食健康的部分,老師講完那個金字塔後,就叫我們自己看其他的內容,加上學生時期,飲食大部分都由家長張羅,根本沒辦法體會區別。



再來是體育課,常常被借去考試就算了,在上課的時候,老師也沒告訴我們怎麼鍛鍊身體跟培養運動習慣,只會叫我們跑800公尺、測量各種體適能數據,打球也不以讓大家喜歡或正確從事這些運動、不讓大家知道如何使用自己的肌群為目的,而是考試。



講個幾句就說「下次要測投籃,看你投進幾顆球。」回想起來,這些作為只會讓學生因為覺得自己不拿手而更討厭運動吧。我不知道別人是怎樣,至少我自己曾經是如此:跑步、體適能、球類表現都輸人,沒自信就不想做這些事(長大才知道自己的強項其實是韻律類的,可是以前學校很難有這種體驗),但運動本來就不該跟別人比較,是自己的事。只是教育現場可能也有其困難,才會變得必須這麼做,這部份我不理解,就不加以評論。



總之,我個人是支持健保調漲(雖然還是會影響到一些人),也認同預防勝於一切,只是要預防、要推廣健康觀念,讓大眾願意身體力行,還有以上這麼多事情該克服,有待更有智慧的相關部會人員去研究了。


邱鈺玲(碎念主婦)

過去是時尚編輯、男裝精品行銷,還做過到府收納。人到中年,誤打誤撞完成了小時候的夢想,成為了自由作家。

訂閱
訂閱通知:
2 Comments
最舊
最新 Most Voted
內聯反饋
查看所有留言
Liz
3 年 之前

想要自炊,卻很難租到有(正常)廚房的房子
😭😭😭😭😭

2
0
喜歡你的想法,請發表評論。x